联文网 诗词鉴赏 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大全)

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大全)

舍生取义的诗句

易水歌

(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失去故国的荆轲正在燕国作太子丹的门客。为阻止秦国的进攻,燕太子丹请荆轲谋刺秦王赢政。

为报国仇,亦为了答谢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荆轲慨然应允,准备以秦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献燕督亢地图为由,接近秦王而刺之。

出发时,燕太子丹同众宾客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一种形状似筝的古代乐器),荆轲高声地吟唱出这首短歌。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与元军作战兵败被俘,押到船上,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般认为《石灰吟》的作者为明代的于谦。于谦,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临刑口占

(明)袁崇焕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字元素,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

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作的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

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被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临刑打油诗

(清)金圣叹

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戴白头。

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屋檐泪长流。

金圣叹(1608—1661),江苏吴县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清顺治末年,金圣叹以抗粮哭庙案被牵连入狱,判决斩刑。在处决他的头一天,其子到狱中看望他,刚一见面,儿子就大哭不止。

这时,金圣叹不但没有哭,反而很乐观地安慰儿子说:“别哭,别哭!来,我俩父子来对对联。”当场出一对联是:“莲(怜)子心中苦;”要儿应对,儿子哭得泪人儿一般,想到明日父子就要永别了,哪还有心思应对啊。

金圣叹见儿子无心来对,便笑:“娃娃,听着,还是老子来与你对上。”下联对为:“梨(离)儿腹内酸”。对联工整,且含父子生离死别之苦。儿子收泪对金圣叹说:“这都怪你老人家读书过多,才惹起惨遭杀身之祸。”

金圣叹摇头道:“非也,非也!儿今后书可读,官不可做也。”斩首前,按规矩要先赏犯人酒饭,以便死去做一个饱死鬼。金圣叹饮酒时,边饮边说:“割头,本痛事也;饮酒,本快事也,今割头而先饮酒者,痛快,痛快也。”

临刑游街示众时,金圣叹不但不怕,反边走边吟诗道:“黄泉路上无旅店,今夜不知宿谁家?”想起原先曾有一老方丈为难他的一副上联:半夜二更半。时长未能想出下联,如今正值八月十五,忽然才思泉涌,对曰:中秋八月中。便拜托狱卒将他的下联送交老方丈——老方丈感慨不已。

那天大雪纷飞,金圣叹临死前还作了一首打油诗:“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戴白头。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屋檐泪长流。”

绝命诗(其一)

续范亭

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

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

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1947年9月12日):西社村人,毛泽东赞为“有云水胸襟,有松柏气节”的抗日名将。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35年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自戕,逼蒋抗日。被救后继续奔走,呼吁抗日。

1937年9月,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

1940年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西北行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晋绥党政军领导机关并转续范亭的家属,接受续范亭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续范亭毕生的战斗经历表明,他不愧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强战士。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跃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由一个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成为一个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

就义诗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

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1931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被强令出国“考察”。

临行前,恰逢“九一八”事变,吉鸿昌发电报向蒋介石请命:“国难当头应一致对外,愿提一师劲旅,北上抗日,粉身碎骨,以纾国难。”未得允许,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1932年,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随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

1934年,吉鸿昌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径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誓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