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文网 范文大全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大全)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大全)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还有我喜欢的演员阿米尔·汗、和卡琳娜·卡普、马德哈万等主演的喜剧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

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傻子”法汉和拉朱为找寻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大傻子”兰彻的过程。十年前大傻子兰彻顶替他人来印度第一皇家工程学院,他们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

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大傻”是个非常特立独行的学生,他从不循规蹈矩,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 ”,质疑他教学方法并加以干预的故事。

不谙世俗的傻瓜,原以为他是贵族的后代,所以在学校里才肆无忌惮。当真正的“兰彻”出现,真相大白的时候,两个“小傻瓜”却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01“突兀”的男主
“一切顺利”是主角的口头禅也是对他人的祝福。因为“心很脆弱,我们需要学会去哄它,不论遇到多大苦难,请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事情还没那么糟!”

这句话和中国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命中注定”等谚语很接近,都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的写照。尤其是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一切顺利”这句话似乎是安慰低落情绪和鼓起勇气战胜困难的非常有效的法码。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就以“一切顺利”为主题,不谙世俗的大傻,似乎以“一切顺利”为哲学观,教育自己、教育他人,“总会找到解决事情的方法”,“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经意间追上你”。

在大傻的激励和影响下,三个傻瓜赢得了患难真挚的友情、爱情和事业的成功,甚至救了一条小生命。

改变“病毒式”教育在他的坚持下也颇有进展。所以我并把这部影片单纯的归类为喜剧,因为它的内核更倾向于励志或人文教育。它的励志性完全不亚于口口相传的《阿甘正传》。

02固执校长“病毒”
不管是在印度或是在我们国内,检验学生唯一的标准好像永远都只有成绩的好坏,成绩差就代表着没有未来,你的人生就会是一败涂地。

这所学校里代表最高权威的校长,我们戏称他为“病毒 ”,他固执的态度坑害了许多学生,学校在他的统治下更像是工厂,而非学校,是一口空气炸锅的锻造者。他的第一课就是教会学生内卷竞争。

他把学生比作鸟儿,让他们学会鸠占鹊巢,要么竞争,要么死。美其名曰“人们只记住第一,不会记得第二,所以大家要勇做第一”。

而男主大傻却对内卷似乎并不感冒,他坚持用我行我素,用自己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自己和他人。

03三傻友情急速升温

剧中,二傻的父亲突发重症,大傻和三傻第一时间赶往二傻家。情急之下,大傻驾驶摩托车冲进医院,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当二傻赶到医院时,其父已转危为安,他不由分说责备朋友。

大傻却不急不恼,“我应该打包送快递公司吗”,以幽默话语化解尴尬气氛。直到医生一句“再晚一点就完了”,让二傻明白真相。他紧拥好友,任眼泪表达愧疚与感激。

同甘共苦是三位好朋友默契奉行的宗旨。在他们的同窗生涯里,有诸多难忘经历。他们因抢救二傻父亲一夜未眠,导致第二天考试迟到。

结束时间一到,苛刻的老师拒绝接受其试卷。大傻意外地发问“你知道我们是谁吗?知道我们的学号吗”?

而老师傲慢地回答“不知道,就是首相的儿子我也不收”,此话一出,他们立刻把试卷混进其他试卷便飞快逃离。

当成绩张榜时,二傻和三傻分列倒数第一和第二,却迟迟未见大傻的排名。最后,他竟然高居榜首!

旁白响起“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学过,朋友活的不好,你感觉很糟;朋友活的比你好,你感觉更完蛋”。

一语道出了鲜活的校园生活场景。幽默是一种会话含义的体现,在电影设定的特定时间空间下,观众对幽默的了解更为深刻。幽默之余,依然是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自然流露。

04兰彻的“影响”力
除具体事情上的相互扶持,更有大傻兰彻对二傻拉朱和三傻法汉的指引和感化。所以当梦想与亲情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汉则选择理性面对。

法汉向父亲坦言想当摄影家时解释:“爸爸,你可以想想,如果我成为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无非是挣得少一点,住的房子小一点,开的车子破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拥有的真正幸福”。

三傻以爱为前提,无论晓之以理,还是大声疾呼,都申诉着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定。

最终他成功赢得了家人的理解,父亲明确表态“去活出你自己吧”。血浓于水的亲情无法不使人动容,诸多不快也都会因爱而得以宽容。

大傻子兰彻用豁达的心态和反对传统束缚的精神感染着好朋友。所谓近朱者赤,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估量,拉朱和法汉最终选择倾听内心的声音。

遵循兰彻的告诫———“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导演不动声色地将友情作为贯穿影片的主线,利用生活琐事映衬至深情义,于细微处见真挚,令观众感慨友情需要协作、诚恳、共进,具有满满的正能量。

05活出自己
在影片展现的大学学习生活中 ,兰切提倡兴趣学习,并能学以致用,表现出一系列非传统教育下所培养出的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

他挑战传统教育,挑战权威,用影片来表达自己所能表达的一切,使人们从影片中找到自己,建立人格,同时产生梦想,也成就自己。

让我们更加走进自我,理想不是梦想,生活需要精致,学习无关于分数,人生需要精彩。“学习是为了完善我们的人生,而不是支配我们的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结语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这是一部校园题材的电影,很多人也因为嫌弃电影名而不愿去看,但是我真的希望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像影片中,兰彻那样敢说敢为,活得肆意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

导演创作思想的融入,使电影以人作为叙事过程与主题表达中的核心,并以一种人文关怀的方式呈现教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情感表达使观众从中获得深刻共鸣。

希望大家都以“一切顺利 ”为人生信条,面对生活中种种问题,认定自己的方向,积极向上,不断前进,追求卓越,最终命运便注定是万事皆顺利。

评《三傻大闹宝莱坞》:值得N刷的好电影

我有个癖好,喜欢“囤”电影。就好像收藏美酒一样,越是口碑好的电影,越舍不得看,仿佛“喝一瓶就少一瓶”的感觉。《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我囤了很久的电影,前段时间我给它“开瓶”了,一饮而尽,随后又再饮三饮,居然把《三傻》连续看了好几遍。沉醉其中,喜上心头,尽是满足。三个小时的电影,却只觉时间太快。哪怕我又看了两三遍,依旧回味连连。这回就来聊聊《三傻》这部电影。

(一)精彩的叙事手法
严格来说,《三傻》并没有大闹宝莱坞,他们大闹的是校园,中文译名稍显不严谨。这个电影在大方向上采用的是双线叙事的手法,并加入了丰富的次情节,这使得故事非常丰满。

不同于《头脑特工队》那种即时相互影响的双线叙事,《三傻》以男二“二傻”作为叙事主视角,以「当下寻找兰彻」切入,在恰当的地方引入「十几年前与兰彻在校园」的回忆。与此同时,天才自杀、二傻三傻际遇、书呆子校园演讲、院长家庭秘闻、抢婚、兰彻身世等次情节都非常巧妙的融合在电影中。当然,《三傻》中还少不了印度电影中常见的歌舞。可以说,这些丰富而紧凑的剧情带来的是一场故事的饕餮盛宴。

说实话,很难想象创作者当初是如何将如此大量的故事情节融合在一起的。这件事情的难度极高。在这丰富的故事背后,还有更多的废弃的故事情节。在《三傻》所看到的故事情节,几乎没有赘余,全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相互对照。比如学习态度的辩证,主角兰彻对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查图尔为功利而学习,很容易让人情不自禁的自问“自己究竟更像谁”;比如如何才算成功的讨论,科学家的主角兰彻、公司高管的查图尔、摄影师二傻等,当他们放在一起的时候会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多元定义”。诸如此类存在辩证关系的故事在《三傻》中遍地可见,而且彼此还相互影响并推动剧情。这种高难度的剧情设计真是让人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哇——”。

更精彩的是,多条故事线的矛盾冲突剧烈程度不断上升,并在相近的时间点一同爆发,如此创造出井喷似的、富有力度的高潮。对兰彻来说,雨天造电接生并获得院长认可是高潮场景;对二傻来说,说服父亲让自己去做摄影师是高潮场景;对三傻来说,跳楼自杀后领悟并获得工作及致谢兰彻,是高潮场景;对院长来说,死认男工程师女医生职业选择的他居然对婴儿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高潮场景。不同线索的高潮场景如此集中,形成了“高潮轰炸”般的效果,非常精彩。

除此之外,悬念、伏笔与分晓也在电影中完整的填坑。一开始,二傻迫降了一架飞机,就为了见主角兰彻。顿时间,“兰彻是谁”、“为什么要找兰彻”、“兰彻后会说什么”等悬念。不停的悬念和揭晓,犹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居然让人感觉三小时的电影过得太快。在叙事艺术上,《三傻》就是一副世界名画,百看不厌。

(二)富有魅力的人物角色,叩问“学习与人生关系几何”
一个好故事在讲述剧情的同时,也是在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点《三傻》显然做得非常好。事实上,像《三傻》引发“那个人是谁”悬念的这种开头并不少见,但这只是手法,重点难点还是刻画好“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如果没有兰彻的人格魅力,《三傻》的开篇悬念就难以满足观众。

看完《三傻》,我的第一念头就是“我也想像兰彻那样活着”。他是那么的洒脱率性;他的人格是自由的,出淤泥而不染;他是那么的特别,富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深深的影响改变他人。正因为这一角色塑造得如此成功,更让《三傻》引人入胜,我一连看了几遍,就为了想多看看他是怎么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此外,其他很多的角色都各有特色,而且他们也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向我们展示各种可能性。每个角色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毫无赘余,篇幅所限,我在这里就不赘述各个角色设计的魅力和精彩。站在不同角色的身份背景,设身处地的思考,如果是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是《三傻》带来的一种思考游戏,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三傻》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用一幅故事宏图发起了诸多拷问和思考,尤其是教育方面。别说印度,在国内也是如此,人们总在说“有钱才是成功”、“学习是为了赚钱”、“无用的知识不需要学,实用至上”。于是有了各种学习压力和焦虑,有了上不完的辅导班,写不完的作业。而“实用主义至上”的学习观点,背后还暗示着“实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而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价值观。文学有用吗?莫言说无用,但文学真的能完全舍弃吗?兴趣有用吗?卓越人士深知兴趣才能通往卓越。诸如此类,在看《三傻》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这个角色在你耳边说“这个有用”、“那个才是成功”,观点亦如剧情高潮一样井喷。此时,大脑会如同撞钟般嗡嗡作响,让你有机会从固有观念中停下来,自问反省。这是《三傻》的最大意义之一。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在想“我想像兰彻那般洒脱活着”;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在想“这个故事是否在刻意引导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第三遍看的时候,我想通了。诚然,在很多经历过失望、现实打击的人眼中,主角兰彻的成功显得很理想化,似乎有些童话般的不真实。实际上,非也非也。兰彻的成功是一种象征意义,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剧情需要。但是,这在现实中并非童话。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天才、智商高也许在初期进步快,但要想达到卓越,无一例外都是勤苦刻意练习的结果。换言之,每个人的潜力都超乎想象的巨大,随着训练,大脑和身体会积极响应你的目标。即便是专业心理学书籍也传达着相似的乐观,为何不能接受《三傻》以故事形式展现的乐观呢?我认为这同样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正如电影所言,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妨掌抚胸口,默念“All is Well”。

结语
从上文的内容来看,几乎都是对《三傻》的溢美之词。然而,这个电影几乎找不到什么缺点,从剧情台词到演员演技,再到取景配乐,几乎无可挑剔。同时,《三傻》寓意深远,发人深省。配合令人愉悦的观影过程,《三傻》可以说是优秀电影的典范之作。莫说电影二刷,N刷亦无不可。

二刷《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这部电影我很早之前就看了个开头,一直到昨晚才把它看完。拍得太好了,真的很好看。和《摔跤吧,爸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处处都是伏笔,情节丰富,每个情节之间都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转折。整部电影时长2小时50 分,看得特别享受。这么棒的电影,写不出一篇影评,都对不起我的二刷。

故事主人公是三个同读一所皇家工程学院的理工男,分别是:高智商热爱工程学的兰彻、家境贫穷得像一部黑白电影的拉朱、喜欢拍野生动物却被爸爸逼着学工程的法汗。

电影采用倒叙的方法,以好朋友法汗的视角展开叙述。法汗和拉朱的成绩一直是全年级垫底,对于自己和家庭以及学院制度,一直不敢面对和反抗,直到他们认识了与众不同的“兰彻”。兰彻坚信知识要学以致用,要灵活变通。带领他俩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向固执的院长和“死读书”的教育机制发起抗议。在兰彻的帮助和鼓励下,他们终于有勇气追求自己理想,面对自己和生活。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就是只会死记硬背的模范生“消音器”,这人不坏也不笨,却彻底被这种悲哀的教育方式给魔怔了。他因为不服兰彻的学习观念,跟兰彻下了一个十年之约,看十年以后谁更成功。可兰彻从没把他当作对手,更不会在意这样的约定。

认真观影,你就会发现影片不停地在“给”情节,出反转。在搞笑和伤感之间来回切换,幽默的地方让人到笑不行,难过的地方引人深思。

影片中有个细节我非常喜欢。就是那个打杂少年毫米,在影片开头不久处,院长在学生面前演讲时,镜头给到他大概30秒的唯妙唯俏的“演讲模仿”和兰彻给他钱买校服教他混入教室去听课读书以及后面兰彻被院长连夜赶走时他跟在兰彻身边,(兰彻问他,你为什么跟着我?毫米对他说:马路是你家开的吗?)到最后毫米变成了“厘米”。哇塞,这个细节简直太优秀了。这条线只给了毫米三次几十秒的镜头,最后一个是解题说明;却又让你“品到”了一个底层阶级小人物的蜕变。好聪明的导演。这就好像: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独特的佳肴。

如果说对影片有些许失望的地方,那就是女主角在兰彻的两次“举例”下,看到了那个“价格男”的品行后,后面她还是和他举行婚礼。要知道她前面可是鼓足勇气和院长父亲顶嘴,告诉爸爸哥哥死的原因来着;后面再回到“听话”的模式,人物的成长线就有些失真了。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知识是学来【用】的,而不是为了学而学,也不是为了“成功”而学。“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非常喜欢这句台词。

永远不要失去对事物的探索和好奇心,不要只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学以致用才会有进步,而生活永远是你的“练习场”。

不要认为自己资源少、条件差、无奈多,就没有了变好变强的机会。努力去创造条件永远比抱怨有用。这句是鸡汤也好,鸡精也罢,鸡肉也行,事实上,你必须相信也唯有相信。只要你想就有机会,想了之后去做就有概率,做了之后做好,剩下的交给机缘巧合和命道就好。

钱的背后是事,把事做到极致,钱自来;事的背后是人,把人做好,事自然成;人的背后是命,把生命的维度修好,自有好命;命的背后是道,有一颗助人的心就是正道。

影片中兰彻说:“不要追逐成功,做一名好的工程师,你就会成功。”是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那只是因为你目前还没发现。请试着把这句台词中的“工程师”三个字换成你自己从事的职业,再重新读一遍。(就像兰彻,他只是一名园丁的孩子,从小因为热爱学习,帮别人上课、做题、考试,最后成为一名拥有4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

这部电影如果你没看过,推荐你去去看看,看过了也值得二刷、三刷。电影看完生活还是生活,但是,好电影的价值在于自己的“吸收”,在看的时候尽量多思考多动脑。不要贪心,只要记住一两个观点,刷新一些些心态与想法,就是很好的收获了。

这篇影评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收获。这么点字,我慢慢地写,耐心地改,一共用了三个小时。但是,当我打这些文字的时候,电影又在我脑海中过了一遍,我又得到了一些思考,特别有意思。

豆瓣9.2分《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够震撼,但总归加了美颜滤镜

近年来,印度电影开始席卷中国电影市场,喜剧色彩的现实题材、极具个性的歌舞表现形式,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其中,有一部印度电影,差点就因为它的中文译名被湮没在电影长河中,这就是2009年上映的《3 Idiots》,中文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

1 烂俗的名字下,是一部差点被错过的好电影
01 阿米尔·汗,凭该片一步跨上神坛,在印度被视为国宝级人物。

提到印度电影,想必大家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影星阿米尔·汗。拍摄《3 Idiots》时,他还没有现在的名气,而这个相当俗气的电影名字,让很多人对这电影都没抱太大的期望,以为是那种烂俗的印度喜剧片。但是,看过的人,都惊呼,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而阿米尔·汗扮演的兰彻一夜之间也成为校园偶像!

在豆瓣上,这部电影评分高达9.2分,位列史上电影排行第12名,称得上是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02 电影以寻找兰彻为主线,用两条脉路以插叙方式回忆了兰彻的求学生涯,以及与法涵、莱俱这个三人组在大学期间的精彩故事。

一条脉路是兰彻的学习之路。在印度最好的学校,兰彻乐观积极,主张跟随本心、独立思考,他看不惯书呆子查尔图的学习方式,跟院长作教育体制的斗争,也经常被老师撵出课堂,而他却总能考第一;而其中又穿插了兰彻的身世之谜。

另一条脉路是三个傻瓜的友谊之路。从初识时的愉快,到院长把法涵和莱俱成绩倒数归咎于兰彻,而迫于家庭压力三人友谊的离崩,再到兰彻以真心的帮助重塑友谊,三人最终消弭隔阂,情比金坚。

03 欢笑与泪水、反思与讽刺的背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兰彻,理想也没有敌过现实。

巧妙的叙事结构,不显浮夸的戏剧冲突,恰到好处的歌舞,让观众跟着故事又笑又哭。而三个傻子的友情、校园追逐的梦想、对学习态度的反思,对教育体系的讽刺,让观众在捧腹之余,有了更多的思考。

很多人在毕业工作后,在遭遇挫折时,甚至在平时,还时时重刷这部影片,我想不只为了那份喜剧的轻松,而更想借由此去追寻自己的内心,给自己脆弱的心灵以慰藉,给自己迷惘的大脑以思考,像极了《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

不得不提的是,之前看这个电影,脑子里泾渭分明,经常把自己幻想成兰彻,有过人的才智,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启迪身边的朋友,甚至有着对抗体制的能力和勇气,然后水到渠成地优秀,理所当然地成功。

当然,也就瞧不上那个死记硬背、自卑自负、还有点小狡诈的书呆子查尔图,瞧不上懦弱平凡的法涵、莱俱,瞧不上刻板而又僵化的院长。

最终兰彻收获友情、爱情、师生情,甚至对手的敬佩,理想战胜现实的大圆满结局,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

而今,一遍又一遍地看这部电影,却发现理想最终也没有敌过现实,而兰彻只不过是我们的一场梦,查尔图甚至都离我们有些遥远,法涵和莱俱才是现实中的那个自己。

2 看上去是理想的胜利,但终归加了美颜滤镜
01 影片中什么是现实?法涵和莱俱的迷惘、懦弱,查尔图的刻苦、自尊与自卑,院长的蛮横、教条,应试教育的不合理,这些都是现实。

而现实的反面就是兰彻。他以热爱对抗应试教育,以独立思考对抗教条学习,警醒着老师和同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教人学习和做人,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

看上去,兰彻似乎做到了。

他启发朋友,跟随本心,追求卓越,最终法涵去跟家人坦诚,选择去热带雨林见习摄影而不是谋求一份不喜欢的工作。

莱俱摘掉了祈福用的戒指,敢于面对高薪职位不卑不亢,人格重新站了起来。

院长也被感化,再也不把医生和工程师这两个职业作为孩子的第一选择,并在最后把那支象征卓越的太空笔送给了兰彻。

曾经的对手查尔图,虽然成为公司高管,却也不得不“臣服”于兰彻这个拥有400余项专利的顶级科学家。

02 看上去很美的胜利,来得却不够真实。

首先,兰彻的设定太过完美。

天性乐观,不拘于规则;有着浓烈的工程学兴趣与天赋;面对外界非议有着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非常人能有,而一个普通人,几乎是不敢用自己的未来做赌注去反抗权威,或者不顾一切追求遥不可及的理想的。

其次,电影创造了各种机会,使得这份理想存活。

最重要的那个机会就是那个暴雨的夜晚,兰彻组织学生对院长女儿的接生,收获了一份圆满。如果不是那场大雨,三人被退学,恐怕又是另外一个结局:兰彻大概率可以凭借着兴趣和天赋闯出一片天地,而法涵和莱俱恐怕就很难有体面的日子,更别说还要背负身后的家庭。

另外,便是影片中那一笔带过的十年。

十年,查尔图成为公司高管,取得现实意义上的成功;法涵和莱俱也小有所成,而兰彻却成了拥有400余项专利的顶级科学家。这空白的十年,兰彻如何坚持理想,查尔图和法涵、莱俱又如何努力打拼,影片未表。

不过看完电影的结局,深思之下,心中的悲凉慢慢升起,原来逆袭的权利从来不属于普通人。

03 影片将近结尾时,一直对兰彻深恶痛绝的院长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

这个情节,对立取得和解,看似是院长对兰彻的委婉认可,可细想之下,是现实对理想的忠告。是的,兰彻也无法改变现实,他最终能改变的也只有身边的朋友,应试教育和教条主义的现实仍大行其道。

影片最后的那所学校,美好的外衣下,更可以理解为是理想被驱逐到了现实边缘,而兰彻也仅能够在这大山一角为自己圈起一块理想自留地。

如此完美卓越的兰彻都无法突破现实的桎梏,达成真正意义的胜利,不由让人沮丧。

3 现实中的我们不是兰彻,甚至不是查尔图,反而在法涵和莱俱身上有着太多我们的影子
好的作品就是走在路上的镜子,让人们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司汤达

01 兰彻是那朵空中灵动的云,是那只驻足在金字塔尖的雄鹰。

这只雄鹰,头脑聪明,纯粹理想,乐观豁达,思维活跃,与众不同,好像所有的褒义词放在他身上都不为过。

而这只雄鹰,在影片中,一直戏弄着查尔图这只蜗牛。为了朋友,多番捉弄,最终逼的查尔图立下十年赌约。之前看查尔图被戏弄,觉得“追求卓越”的人就该得第一,“死记硬背”的人就不该有好结果。

如今再看,却多了一些悲凉,查尔图何错之有!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兰彻一样觉醒,去对抗体系。

终究,这只雄鹰不是你我,顶多是我们梦里的一个幻象,一个理想。

02 瞧不起的查尔图,恐怕是你身边触不可及的大树。

服从规则,苦学勤奋,努力要成为人中龙凤,这就是古代八股体制下的天下士子呀;有小心思、小狡诈、小谄媚,从而让这个形象立体丰满,与普罗大众也有了情感上的关联。

面对无法打破的应试教育的桎梏,又无崧生岳降的天赋异能,苦学死学不失为攀爬社会金字塔的好办法。

而查尔图就在这世俗标准之下,选择用自己的苦学苦读,默默坚持,像蜗牛一样,几乎爬到了金字塔的塔尖。当然,抬头看去,令人沮丧,在塔尖上站立的是一只雄鹰——兰彻。

03 于大多数人,在法涵和莱俱身上可以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影子。

法涵,出生的第一天就被戳上了工程师的印记,严厉的父亲,束缚的家教,喜爱摄影,却只能雪藏自己的爱好,努力学习工程学,一心追求别人眼里的成功,希望可以光耀门楣。

而莱俱,他的家就像黑白电影,瘫痪的父亲,绝望的母亲,嫁不出的姐姐,而自己是可能的一丝彩色,肩上扛着家庭重担,默默承受,热爱工程,刻苦努力,无奈天赋有限,成绩一直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是的,这两个“傻瓜”才是这部电影里面最真实的人物。他们受制于家庭,承家族希望,坚守自己,希望藉由自己的努力,在毕业后求得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代价往往便是,不敢面对本心,不敢违逆父母,随波逐流。

“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两个怪兄弟,一个害怕,一个虚伪……” 水塔下兰彻对法涵和莱俱的这番对话,说的不就是现实中的你我吗?

越看这部电影,越发现,法涵和莱俱的个性、经历和家庭,身上承载着太多我们的影子,我们这些平凡人的影子。

4 平凡如斯的你我,如何在现实中自处?答案是不仅要为兰彻和他的自留地寻求一处庇佑,更要相信苦学的力量
01 寻找属于你的兰彻。

是什么让法涵和莱俱脱胎换骨?是友情,是兰彻,更不如说是榜样的力量。

兰彻出现之前,教育像极了马戏团的训练把戏,学习也只是为了成绩,而更可怕的是所有人都视为理所应当,包括院长、他的朋友、他的同学。而兰彻的出现,对他们的认知进行了颠覆,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个样子,言传身教之下,法涵与父亲和解重拾摄影,莱俱克服恐惧赢得工作。

而为什么查尔图却一如既往,拥抱着老观念不放?除了现实的成分,我想有一点就是他的心里从来也没有容下兰彻,而是把兰彻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甚至,自十年赌约的那一刻起,查尔图的世界里就只有打败兰彻,赢回尊严,这反而堵塞了自己的进阶之路。

要让“兰彻”真正地走进你心里,让他给予你与众不同的启迪。 “朋友难过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虽是朋友之间的一个注脚,但还是要对身边的“兰彻”放下焦虑,拥抱他,而不因兰彻的存在妄自菲薄。

02 尽管理想有时太过虚幻,但还是要在心中留一片“兰彻”自留地。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一片自留地,当然,你也可以去寻求别的理想。

我想说的是,理想之地的存在,可以让我们迷惘的时候有一盏指路明灯,不至于忘了我们要去哪;也可以让我们脆弱的心灵有所慰藉,不至于过刚易折。

我们看不惯院长的刻板僵化,但他也有自己的理想,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对工程学院荣耀和品质的捍卫:自己的儿子考了三年工程学院结果都被拒掉,这是在捍卫公平;工程学院在其执掌期间的排名从第28名上升到第1,这是在赢取荣耀。

理想不是总有对错,也从来不是靠实现才赋予意义,更多的时候,寻找理想、坚持理想的过程就足以让你我受益颇丰。

03 没错,生活就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

“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这是院长的教育格言,也是现实。只靠自我安慰和乐观心态,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

网络上许多人都把日本1989年以后出生的人叫做“平成废物“,平成时代也被称作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平成废物”?是不加管束的教育。

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公布成绩,不对学生进行排名,是不是很熟悉?没错,现下我们极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日本的后果就是一代人的享乐主义,低欲望低追求,尝到这个恶果的日本已经警醒,要从宽松教育的泥淖里挣扎出来。

而苦学就是必由之路。影片中不管是莱俱在家庭重压下的责任使然,还是查尔图受一心出人头地的驱动,他们的努力与刻苦、拼搏与汗水,才是照亮了理想裂缝下现实的那一缕阳光。

如果没有天纵之才,又无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即便填鸭式教育不可取,依然要相信苦学的力量,哪怕是凭着死记硬背,也要在现实的这条独木桥上拼抢到一席之地。

5 结语
《3 Idiots》带给我们不只欢笑和泪水,友情与爱情,还有对学习方式的反思,对应试教育的嘲讽。但透过这些,理想和现实也在影片中交织、较量,最终以理想形式上的胜利告终,但隐匿在理想背后的现实更值得玩味。

理想当然很美好,但不要以为每个人都能轻松实现它。欣慰于理想的同时,还是要低头看看脚下的泥泞,就像查尔图那样,要赶路,而不是忙着做梦。不要着急成功来得太慢,或许是努力得还不够狠。勇敢地去迎接挑战,一切才可能水到渠成。

返回顶部